在平均海拔3200米的新疆巴州若羌縣阿爾金山腹地,風沙與烈日肆意侵蝕著這片荒蕪的土地。然而,這里正悄然孕育著一項偉大工程。“七一”建黨節來臨之際,國投若羌縣10萬千瓦光熱儲能配套90萬千瓦光伏市場化并網發電項目(以下簡稱:國投若羌光熱項目)吸熱塔與主廠房順利完成封頂。這不僅是工程建設的重要里程碑,更是國投人傳承紅色基因、踐行初心使命,向黨的生日獻上的一份意義非凡的賀禮。

高達184米的吸熱塔作為項目的“能量中樞”,以獨特的變截面變坡度鋼筋混凝土筒體結構矗立在高原之上。其優美流暢的線條背后,是對近一萬方混凝土成型質量與施工安全近乎嚴苛的要求。
面對高海拔地區的復雜環境,項目臨時黨支部迅速成立。黨員們主動請纓組建先鋒隊,喊出“向我看、跟我上”的口號,將“讓安全托底、讓質量說話、讓不可能成為新坐標”的理念付諸實踐。

在黨建引領下,項目團隊實現行業首創,將智慧工地、高揚程混凝土提升系統與滑框倒模技術深度融合。這一創新技術如同為施工安裝了“智能安全衛士”和“高效推進器”,不僅降低高空作業風險,更顯著提升施工效率,保障筒體結構穩定施工。最終,吸熱塔筒體中心線垂直度偏差控制在14.6mm以內,僅為國家規范限制值的17%;筒壁任意一截面半徑偏差小于4.5mm,這些毫米級的精準數據,是黨員先鋒隊帶領建設者匠心攻堅的生動見證。
主廠房的封頂同樣彰顯著黨建引領的智慧。其采用的汽機房、SGS車間、附屬車間等模塊化多維集中場域布局,優化了施工安全監管與質量控制流程,構建起高效的“能量網絡”。該創新設計降低了2%的介質傳輸損耗,總管道長度較傳統方案縮短11%,為汽輪發電機組裝上“加速引擎”。建設過程中,臨時黨支部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,定期組織“黨建+技術攻關”主題黨日活動,黨員與技術骨干針對施工難點群策群力。黨員示范崗的設立,激發了全體建設者“比安全、賽質量”的工作熱情,確保主廠房高質量封頂。
“安全與質量是項目建設的生命線。”該項目副經理關文韜表示,為保障工程品質,項目團隊構建了覆蓋設計、施工、驗收全過程的安全防護和質量保障體系。吸熱塔的變徑設計,不僅實現技術與美學的融合,更是針對高原光照特點打造的“精準捕手”,展現出國投人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智慧。

目前,項目建設正安全有序推進。4553套定日鏡管樁已高質量完成,各附屬建筑建設有條不紊。憑借10%的光熱儲能配比率、8小時儲能時長,以及90萬千瓦光伏發電協同,該項目將成為國內高海拔區域大型定日鏡應用的標桿。后續建設中,項目團隊將繼續以黨建為引領,設立黨員責任區,嚴格把控每個環節的安全質量,全力推進清潔能源開發。
“這座光電項目是科技創新與安全質量管理的卓越成果。建成后,它將成為推動光熱、光伏協同發電技術進步的關鍵平臺,為區域新型能源體系注入‘調峰儲能心臟’,增強電網穩定性。”該項目負責人文志武介紹,該項目建成后上網電量20.7億千瓦時、年節約標煤63.1萬噸、年減排二氧化碳172.3萬噸(相當于215.4萬畝森林固碳量),下一步,項目團隊將持續以黨建為引領,在新能源建設征程上砥礪前行,以更多優質工程為國家能源發展和生態保護貢獻力量。 |